省软测中心通过合肥市大数据企业认定!谈谈大数据产业“乘数效应”

传统经济中,生产要素主要指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2020年起,中国官方认可的生产要素多了重要一项。它赋予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新的内涵,让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站上新的风口。

它就是信息时代的“新石油”、数字经济的关键核心要素——数据。

一片农田,连上智能化农业装备,就能收集、传输、处理和分析农田、作物、环境等数据,成为高效的数字农场。连上生产管理APP、运用直播带货,手机就会变成为新农具。疫情期间,上亿人同上网课的经历人们记忆犹新,高效运转、清晰流畅的网络课堂,凸显了中国以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的底气。政务服务和城市运行领域的管理、业务和信息集中到一个网络系统,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群众手机中“皖事通”等便民服务软件用得更丝滑顺心,城市管理者还能精准发现和协同处置风险隐患。而在线医疗、在线娱乐快速成长,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充满活力,都离不开大数据支撑、赋能。

大数据产业,是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让数据存起来、跑起来,用起来,成为加快安徽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的重要引擎。

咬住“芯屏汽合、集终生智”新产业、跑出“黑马”速度的科创之城合肥,尤其重视发掘数据要素价值,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动力及社会生产力水平。

近十年,合肥GDP从2012年的4167.98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1.2013万亿元,跨越八个千亿元台阶。这座城市“跑”得这么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日新月异融合发展,是产业不断升级、能级不断跨越的重要密码之一。

合肥乃至安徽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截至今年5月,市级大数据企业存量1655家,培育省级大数据企业525家,占全省75%。全市有15家大数据企业成功上市,另有3家独角兽企业和1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培育“量子通信第一股”、“数字货运第一股”,研发出全球首颗智能穿戴领域人工智能芯片、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世界首次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密钥分发等一批标志性产业创新成果。构建了“新一代政务云+城市中台+应用场景”三位一体“城市大脑”,在国内率先建设开通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应用最全的量子城域网等。

近日,安徽省软件评测中心顺利通过合肥市数据资源局的评审,被正式认定为“合肥市大数据企业”。这是今年安徽省软件评测中心深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战场、服务推动数字技术发展获得的又一次实力认可。

数据获取和使用过程中不会污染环境,数据可以循环使用,数据会越用越多,老数据经过加工后可以变成新数据。但发挥数据价值、让数据成为资产并不容易。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大量原始数据存在质量差、价值密度低等问题,必须经过采集和存储,更需要经过多次加工,包括但不限于治理、建模和分析挖掘等工作,才能达到数据的规范化、资产化,实现共享和流通,进而发掘使用价值 。

数据资产化、价值化过程中,一般需要三层软件技术能力的支撑,最底层是基础软件,一般包括大数据基础平台、数据库、数据中间件和数据科学平台等,对多种场景、多种来源、多种类型的源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储存、管理,并提供相关开发平台和工具。中间层是数据应用系统,构建在基础软件之上,包括数据仓库、数据集市、情报搜索、数据共享流通平台等,满足用户各场景应用的数据需求。最上层是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决策、智能制造、数字营销、智能风控等应用系统,将数据价值转换为业务价值 。

安徽省软件评测中心作为安徽省率先成立的新一代信息化项目检测机构,自2002年8月成立以来,致力于发展成为权威的新一代信息化项目检测、评估机构,努力为业界提供专业、高效、优质的服务。

从消费互联网的上半场,进入到产业互联网的下半场,省软测中心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区域乃至全国软件质量为己任,以多样化的软件检测解决方案为依托,继续拓展本地市场,不断创新、完善服务体系,支持服务龙头企业,进而带动全链发展,增强集群效应,带动合肥市乃至安徽省软件企业上下游企业集聚壮大。

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底座,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正当其时。

省软测中心将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化项目检测产业高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过程,充分发挥大数据产业的乘数效应,更好担负践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时代使命!